分類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歡迎或驅離,外國Uber兩樣情(下)

Uber在世界刮起了巨風,這股旋風是好是壞還很難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Uber正在改變,原本單純的「共享經濟」出發點,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為了在各地發芽,他需要改變。這些阻擋在他面前的挑戰究竟是舊有產業的奮力一搏,還是政府對這個意義不明公司的不信任呢?而Uber本身的變化是為了因應各國不同的政府,還只是他轉型的過程呢?我們似乎可以從這些還不願意開放Uber合法營業的國家中看出一些端倪。







Uber於13年進入韓國,但一進入韓國便被檢方起訴,表示 Uber 違背了韓國「禁止未註冊的機構或私人車輛進行私人收費運輸服務」的法律。隔年甚至開始懸賞100萬韓圜,鼓勵舉報私家車與租賃車。在這之後韓國官方推出一款替代Uber的app,提供有在官方註冊的合法計程車使用,而Uber為了繼續在韓國生存,也開始像韓國政府繳交較新的司機註冊方案,可惜還是被交通部駁回,並且再次聲明Uber禁止在韓國營運。

韓國檢方直接起訴Uber創辦人[1]


接下來來到泰國,Uber在泰國得名稱叫做Uber Moto,由名字就可以知道,這項Uber服務主體就是摩托車。由於泰國曼谷的交通時常堵車,所以摩托車成為了在曼谷穿梭的主要工具,而且當Uber進入泰國後短短四個月便吸引超過18萬摩托車車主註冊使用,可見對當地來說Uber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可惜在今年5月17日泰國的國家部門對Uber Moto的負責人要求停止叫車服務,同時與Uber同行的叫車app,Grab,也收到同樣的要求。而政府擔心的主要也是安全問題和與傳統計程車服務服務重疊的問題吧。(政府有要求摩托車業者必須取得營運資格)

Uber在泰國的服務叫做Uber MOTO[2]


亞洲結束後我們來看看歐洲,其實歐洲普遍禁止Uber,這些歐洲國家中又以法國反彈最為激烈。看到法國對Uber的抗爭手段再看看台灣好像就沒有這麼誇張了,但為什麼法國運匠這麼痛恨Uber呢?Uber在法國的服務叫做Uber Pop是走一個低價路線(其實還有另一個叫UberX是走高檔路線),對世界各地的計程車業者來說低價競爭者一直都是個相當可恨的存在,再加上在法國要拿到計程車營業執照需要花相當高的費用(要花600~900萬台幣才買的到),所以說這些運匠花大錢還被沒花錢的人搶工作,想當然耳是氣到爆炸囉。不過尷尬的是,法國計程車當然有他濃濃的法國味,能不能隨傳隨到或是指定較遠的地點就得看司機的心情了,所以就會出現即使Uber被禁止,還是有不少人會選擇Uber來當其代步工具的狀況發生。

這不是恐怖攻擊,是運匠攻擊[3]


歐洲除了反彈最激烈的法國之外,現在的老大哥德國也同樣禁止Uber的營運,但不同於法國要高價營業執照才能開計程車,德國其實是允許無執照接送服務的,只是不能收超過營業成本的費用(換言之,有執照才能收多一點錢),所以說德國究竟為什麼要禁止Uber呢?說到底德國拒絕Uber反而更像是文化上的牴觸。在德國Uber有分為低價門檻低的Uber Pop還有高價需執照門檻較高的Uber X,被禁止的是低價走向的Uber Pop,原因就如上述的無執照接送服務只能收取成本價格但Uber卻抽了20%的營收,另外Uber Pop在15年被德國禁止後,仍持續在德國境內營業,雖然這種行事風格Uber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但這樣卻牴觸到德國遵守規定的文化,所以德國人民的立場從歡迎轉為抵制,最後Uber在15年收掉了他們在法蘭克福所設立的辦公室,同時也宣告了在德國的插旗行動似乎是行不通了。

德國的計程車們[4]


接下來是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個好鄰居,他們都禁止Uber在國內提供服務,但發展上似乎有一點點不一樣。在對Uber的抗爭上其實世界各地都走一個大家揪團遊行的概念,各種車隊集結然後對政府表達不滿,接著看國家到底是要處理呢還是不處理這樣。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例外,分別出現抗議車隊來表達對Uber的不滿,西國政府在14年底宣布禁止Uber Pop營運,Uber團隊也在禁止後發表聲明只是暫時停止,並於今年年初宣布以Uber X重回馬德里;反觀葡國在收到人民抗議時並沒有馬上採取行動,所以爆發了15年9月的三大城市大串聯,三大城市的計程車業者集中起來表達對Uber的不滿,可惜的是這些抗議爆發後反而讓Uber更受到大眾歡迎,甚至使Uber成為葡萄牙國內下載次處最多的app,隨後葡國政府宣布禁止Uber在境內營運,然而Uber的官方網仍執續營運中。雖然葡西兩國是好鄰居,但西班牙Uber走一個法律程序,葡萄牙Uber走一個死纏爛打的路線,這其中的差異是從哪來的,或許將來可以找機會研究看看。(目前我還沒找到類似的文章從文化或是執行團隊面來探討這些差異)

Uber西班牙宣布即將重回馬德里[5]


以上是明令禁止Uber營業的一些國家,分別是南韓、泰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目前各國政府對Uber的接受度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當然還是來自於對Uber傳統計程車業者的衝擊,一方面是Uber駕駛人並沒有執照證明(篩選安全因素),另外一方面則是若沒有相關法規去規範Uber這種行走於灰色地帶的營業方式對政府來說,不管是管理還是保障人民權利都是大不利(公司該提供的責任需明確)。

葡萄牙為了抵制Uber發動三大城市抗議活動[6]


總歸來說,就消費者角度而言,能得到低價、高品質的服務,當然是最開心的,但這些價格背後的風險究竟由誰來承擔,其實相當模糊。先不管計程車是否因為有執照所以比較專業......的理由(個人認為計程車發聲也只是基於生計考量),如果將計程車產業抽離現在的市場,Uber還是需要與政府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更何況Uber除了載客服務外還跨足快遞、送餐......的額外內容。在未來,不管Uber是否能夠合法化,他必須面對的,其實是他的責任問題,當提出共享經濟這塊大餅時,提供仲介者收取費用,卻沒有提供相對應的服務或責任時,這錢賺久了還是會出問題的呀!




[1]歐新社
[2]法西社
[3]CNN
[4]路透社
[5]歐華報
[6]葡萄牙資訊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