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podcast興起,你適合加入這個場戰場嗎?

最近聽到身邊很多人想要進podcast市場,稍微了解一下其定位跟執行想法後,大概可以簡單理解為"因為現在podcast很紅",不過如果是因為podcast紅所以想要進入市場,我想進場後你可能會大失所望唷。


在正文開始前,我直接先把幾個結論點出來:

  1. 想要紅絕對不是內容好就可以,了解"流量"怎麼運作才有可能達到最大的曝光效果

  2. 如果市場定位還抓不清楚,那你唯一的可以跟別人拚的就是氣長(能堅持多久)
     
  3. 短時間拚曝光是用操作策略,長時間的流量則是在內容經營上

  4. 接受只有市場承認的內容才算是客觀的好內容,並加以修正方向
認真建議那些認為燒成本就能做podcast的人可以看一下

"經營媒體的第一步,你必須了解流量在哪裡" 


在討論為什麼我說憑的是"因為現在podcast很紅"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流量在哪裡。 使用不同的媒體或是平台在流量運作上的邏輯會有很大的差異,像是臉書就是要買廣告增加曝光、youtube就是要配合演算法來得到陌生觸及或者經營網站需要優化SEO等等。至於為什麼要了解運作的邏輯?因為媒體的價值來需要由"被看見"來發揮效果,所以找到被看見的方法是經營媒體一定要思考的課題。

回過頭來解釋一下理解運作邏輯的部分,舉例來說現在我們會看youtube,他是我們接受影片的主要"入口"(當然你也可以說臉書也是入口但兩者使用情境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他掌握幾乎所有的影片觀看流量,也因此youtube對廣告端擁有絕對的議價權,同時又擁有規則制定的權力所以才會有平台上絕對的規則"演算法",造成順演算法者有機會上首頁,逆演算法者直接消失在大家眼前的現象。 


Youtube演算法直接左右我們的影視選擇(圖:魚蛋)

"平台性質會影響流量的分配,不可能用一樣的方法來拿到同等的曝光"

 
接下來我們來看podcast,我過去講過很多次podcast跟youtube從使用情境到創作生態都不一樣,自然在流量的運作上也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現在我們聽podcast的平台何其多,有apple、spotify、soundon、googlepodcast......等等(這邊只討論台灣主流平台),你會發現"入口"變多了,而這就是流量運作上podcast跟youtube不同的地方,當流量被分散到好幾個管道後,任何一個平台的議價能力就會急速降低,說白話一點就是,podcast平台上就算有演算法,其演算法的影響力也會遠小於youtube的演算法,再加上廣告商會直接找podcaster進行曝光合作,請問平台方的議價能力能高到哪去?不過平台本身議價權力強弱這是好是壞,我們下次可以來聊聊,總之大家先知道podcast已經不能跟youtube搞同樣的曝光策略即可。 



Podcast平台眾多並沒有像youtube這樣強大的流量屬性(圖:魚蛋)

"podcast的演算法不具流量影響力,真正的影響力在podcaster身上"


其實podcast現在的運作模式我覺得跟一兩年前的直播生態大地震有點類似,你會發現不管在哪個平台上只要紅了的直播主,就會開始跟平台方有議價空間,像六碳就從圖奇跳到臉書、館長也從圖奇跳到金剛......,你會發現黏著度自始至終都是大量往創作者傾斜的,從這種流動過程你會發現,平台們發現能夠對抗他們流量規則的就是創作者本身,除非你像youtube能養成觀眾對其的高黏著度觀看習慣,否則大創作者自身流量能造成的效果平台方還是要尊重三分的XD

講了一堆平台角度的東西,回到podcast上,所以在podcast這樣的媒體上到底要怎麼生存咧?短期來說,得到最大曝光的方法,就是去尋找掌握流量的地方去做曝光,說的白話一點就是直接跟前幾名的podcast買業配喇。

這個方法已經得到Miula驗證,M大原本主戰youtube內容是含金量高的商業項目,在podcast出來後他也有把youtube影片轉成音檔丟上podcast,但初期成效真的不好,直到後來M大直接做測試,在股癌跟敏迪的podcast上買了業配宣傳自己的podcast,結果隔天馬上衝到排行榜前幾名,同樣的邏輯,百靈果推的報導者以及股癌推的IEO都直接衝上排行榜,就是類似的操作(不過他們沒付錢喇)。我們也可以從這裡了解到掌握流量運作邏輯的重要性。不過,說到底短期的強曝光只是加速讓市場看見你的內容而已,在內容市場上,走得長久的關鍵還是內容本身,我認為好的內容有幾個重要的核心,這邊的核心指的是"節目風格"、"節目節奏"以及"市場定位"這三個面相,翻成白話一點就是"主持人特色"、"節目段落設計"以及"主題定位差別化"。 




M大的經驗分享(來源:M大的個人臉書)


"在podcast上,只有比別人底更硬或者更用心才是出線的常態"


假設說你現在正打算要做podcast,看一下自己想做的頻道在設計上有沒有切到上面三個面向,如果有這三個條件,那你的頻道我相信紅不紅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如果沒有三項,那其實也還好,我覺得只要能C3取2項基本上你的podcast都還有機會出頭,我直接拿訪問來舉例,因為現在的訪問podcaster真的有夠多,今天如果你要做訪談podcast,你可以先觀察一下市場上的訪問podcastr到底需要哪些吸引人的元素,接下來你會發現真的紅的訪談podcaster,多半是主持風格+訪問節奏,反倒是主題定位會相對模糊(我猜主要也是定位太清楚會讓來賓很難找吧),從這邊就可以知道,你要做訪談podcast的話,問問自己,現在你的訪問風格成熟嗎?你的節目節奏設計掌握度高嗎?又或者,你訪問的人有某種市場上還沒有出現的特性嗎?就如同我前面說的一樣,C3取2你可以找到好幾個類似的例子,KK秀是1+2、馬力歐是1+2、法律白話文是1+3、科技島讀是1+2+3、財報狗是2+3,回過頭來你今天要做訪談podcast,那你要如何殺出重圍?相信我,身為podcast菜雞的你,除非你跟台通逞誠一樣很愛研究節目結構,不然你不可能一開始就有好的風格和節奏,所以你最後可能殺出重圍的只有用特殊定位來(3)來殺出屬於自己的血路,像是潤男及是一例。

不過你也不用因為抓不到特殊定位而沮喪,前面1+2是可以慢慢磨出來的,就看你對做這件事情多有耐心罷了,所以我一直覺得要做podcast的人,千萬不要有"因為這是新興市場所以有流量紅利"的幻覺,podcast相較於youtube流量真的少非常多(youtube還是有絕對大量的觀眾群)真的不要肖想自己能在流量紅利裡拿到好處。但是如果你是基於對podcast有興趣的人我還是推薦你能試試看,畢竟創作這件事,真的很吃你的原始動力是什麼,如果你是為了拿到流量紅利,那你必然會因為流量紅利不如預期而沮喪,但如果你是因為製作podcast找到樂趣,恭喜你,這裡是屬於你的創作天地。



Podcast(來源:pexels)


"podcast終究還是內容媒體,品質的核心還是創作者的愛與洞見"


總而言之,看到一大堆人以為下海砸一堆成本就以為能在podcast這個新興市場上搞出名堂,認真希望想做的人多考慮一下。大家必須了解內容終究就是媒體的核心,好內容確實很需要成本來提升品質,但大成本跟好品質是不一定有直接關系的。 再次建議大家,要錄podcast真得先把他當興趣錄就好,心態正一點,好好去嘗試好好去研究,錄久了錄出一些心得或是節奏之後,再想著提高製作成本拉高品質,別老想著去抄第一名的答案卷就能有同樣的曝光效果,因為內容創作領域,比的是你對內容的愛與洞見,呈現形式只是降低吸收門檻而已,好的內容不怕被埋沒,就怕機會來臨時你的內容無法抓住他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