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為何選擇網路教育?

這次的每周一篇不談知識或是歷史故事,來談談我最近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事,不算什麼大事,但他不斷在進行中,如果大家對網路教育有些興趣的或許可以參考看看我的看法。
LIS線上教學平台






前幾天在討論影片時,說到台灣吧最近推出來的大抓週計畫,同事說「可惡被他們搶先推出來了」,這讓我頓時有種熟悉感,因為我在2014年被抓進去當兵前也曾說出了這句話。當時台灣吧推出他們第一部台灣史影片,雖然那時我們踩入網路教育也才一年左右的時間,由於網路教育在台灣的發展說實話相當緩慢(悲劇),我在認知到這件時直覺告訴我自己,我們缺的是一個model級的領頭羊,因為就算現在大家也可以發現網路教學影片都流於著重教學而不重視傳播效果以及黏力的經營(就是吸引人方式),結果就是不好看然後放著生蒼蠅,但只要是這個腳色出現了,就能讓大家看見網路教育的可能性。因為這一塊在國外相當具有發展潛力(也許是國外比較重視教育吧),但是在亞洲卻發展得有點遲緩,我個人猜是因為考試主義讓以培養興趣為主的這類影片不太被大眾所重視。


前陣子台灣吧年會提出的《大抓周計畫》


基於上面的理由,當我第一時間看到台灣吧第零集時,我馬上就和嚴天浩說出自己對這個團體的想法。當時我感到一方面高興,另一方面憂心,高興的是,這就是我期待的model級作品,憂心的是,當他們拿下第一個階段的成功後,我們的差距會越拉越開(資源和人一樣會群聚)。而憂心的部分現在也確實發生了,所以前幾天同事說出那句話時,這種熟悉感讓我又回頭思考了一輪,究竟我踏入這個領域,不斷錯失先機,直到最後我們的想法都被別人搶先實現之後,這些想法是不是就不用我來實現了呢?


在這裡我並不覺得有誰抄誰的這類想法,因為當我意識到我身處的領域是這個樣子的時候,該發生的他就是會發生,結果就是誰做得出來誰做的完整,誰才是奪得先機的人,沒有什麼我先想到的怎麼能這樣道理。其實這類的道理在科學史中屢見不鮮,在道爾吞之前世界上就有原子說了,但為何道爾吞的原子說直至今日我們都還要知道呢?因為他提出了一個相較於前人更完整的架構(可以解釋更多現象和領域),雖然他不完全正確,但就當時來說是最完整的學說。


諸如此類當我刷了一大堆資料後發現,許多偉大的學說出現都建立在許多其他人累積的發展上,最終得到加冕的都是看出並提出整合的人,或是提出全新概念顛覆想像者(波以爾、愛因斯坦等等)。而我認為這些是必然會發生的,只是在時間軸上何時機率最大,而這個點又是被誰取下的問題。簡言之就算沒有沒有波以爾沒有愛因斯坦並不代表我們不會有現在的科學生活,因為就算他們沒有出現還是會有別人做出類似貢獻只是發生的時間早晚,而科學的發展也就是這樣累積出來的(不過像是愛因斯坦這種等級出現的機率確實相當低),但我們還是得稱頌這些科學家,因為他們搶下了這個歷史時間軸上的點,讓這件事發生了,讓我們拿著鑰匙進入了下一個階段,能不感謝他們嗎?


講著講著好像扯遠了,拉回網路教育,為何我會踏入這個領域呢?在大學時代我就和一般的大學生一樣,因為覺得學校教授上課聽不懂,所以會看OCW(開放式教學),也和大家一樣會打LOL(先聲明我到成大才開始打的XDD)、看搞笑影片、看實況、看動畫、追連載,諸如此類我到現在也都會。在大學階段家教時我總是覺得,

為什麼我這麼討厭學校課本的東西卻還要教這些給我的學師生呢?

為什麼我這麼討厭考試卻要教我的學生如何考試呢(好喇,家長希望他孩子有好成績XD)?

我在大學很享受學習,因為我發現我學的知識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不過像工程數學這種我真的覺得好難QQ),他可以很有趣他可以更好理解,因為這些東西在我腦中都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躍然紙上的畫面所組成的巨大故事群,每個科目都有關聯、每種學問都是看世界不同的觀點,而此時我就開始有了一個想法——我想讓學生了解這些事,不一定要喜歡,不過當你了解之後再作決定也不遲。



在某次喇賽的場合中得知嚴天浩想創立教學平台的想法,東摸西摸之下成立了LIS,在成立之後我們陸續接觸到許多線上教育或事網路教育的資訊,線上教育多半是補習班、MOOC、翻轉教育這類的,而網路教育主要則是國外的CrashCourseMinutePhysicsPiled Higher and Deeper (PHD Comics)之類的教學影片,在初步了解後我發現,台灣主要著重在線上教育的部分,對於網路教育卻著墨甚少,另外當時美國實況和youtuber剛好紅到台灣,我判斷這股藉由網路引發需求的脈動遲早會傳到台灣來(就像現在台灣youtuber的量跟三年前比真的差蠻多的而且紅的多半是搶到先機的人),而這就是一種具備黏力的(讓你捨不得離開銀幕)傳播媒介,他比電視更吸引人、隨時隨地就可以啟動(手機or電腦),而這不就是一個改變學習習慣最好的機會嗎?

國外將知識影片趣味化的頻道Crash Course


說了這麼多,簡單來說,我想創造一個分享知識的平台,而我只是其中一個分享知識的人,我希望藉由這些分享可以讓更多人接觸他可能根本沒有接觸的東西,解決知識偏食或是厭食的問題,因為我想和大家說「當你了解後,再做決定也不遲呀。」,目前我們是一個教學頻道,我們會繼續產出我們的影片,繼續製作出吸引人且有趣的影片,因為我認為這是改變台灣教育上我做到的努力,現在有了像台灣吧這樣的好起頭,當我們所期望的逐漸完成時,我們便更接近改變了。


國家之本看教育,我認真覺得,除了綠能、生科、高科技、代工之外,教育的改變亦能讓台灣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